今天给各位分享足球比赛阵型演变过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足球比赛阵型演变过程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起源阵型:包括“九锋一卫”、“六锋四卫”和“塔式”三种。1863年英国人创造的第一种比赛阵型是“九锋一卫”式。随着 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名后卫难以抵挡九名前锋的进攻,为了使攻守力量达到相对平衡,1870年苏格兰人创造了“六锋四卫”式阵型。接 着,英国人又创造了“塔式”阵型,使攻守力量更趋平衡。
2、过渡阵型:包括“WM”、“三三四”和“四二四”阵型。1930年英国兵工厂主教练契甫曼创造了“WM”式阵型,使攻守人数的 分布达到均衡状态。1953年匈牙利人运用“三三四”(四前锋)式战胜了足球王国英国队,并在十五届奥运会足球赛中夺冠。1958年, 巴西人创造了攻守趋于平衡的“四二四”阵型,使其夺取了第六、七、九届世界杯。
3、现代阵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四二四”阵型的变体,如“四三三”、“四四二”、“四一二三”另一类具有未来阵型味道 的阵式,是总体型全攻全守打法。“四二四”变体阵型产生于60年代末,现代足球中场争夺愈来愈重要和激烈,在实战中人们广泛地应 用“四二四”阵型的变体阵型。1974年,以荷兰为代表的总体型全攻全守打法,其代表阵型为“三五二”阵式。
4-3-3阵型是由金字塔阵型2-3-5阵型先演化成了2-3-2-3阵型然后演变成了4-3-3阵型。
4-3-3阵型包括1名门将,2名中后卫,2名边后卫,2名边锋和1名前锋。这是一个进攻主导的阵型,前场不仅有三名前锋攻城拔寨,还有三名中场甚至后卫源源不断地提供弹药支援。
4-3-3阵型的前身是意大利主帅维托里奥·波佐发明的“Metodo”体系, 它帮助意大利夺得1934和1938年的世界杯。
“Metodo”体系其实是2-3-2-3阵型,由金字塔阵型2-3-5阵型演化而来,波佐将2-3-5阵型2个前锋的位置回拉一些,在3个中场之前为3个前锋提供支援,可以在中路两侧形成人数优势。
从 “Metodo”体系的角度来看,左右两名中卫的位置就像现在压上的边后卫,在对抗5名名前锋时,他们可以覆盖边路的防守位置。
在1950年和1954年的世界杯上,乌拉圭国家队主教练胡安·洛佩兹使用了4 -3- 3阵型的一种变型。但是和现在的控球理念不同,洛佩兹将这个阵型作为一种防守策略以对抗夺冠大热门巴西队和之后1954年世界杯的英格兰和匈牙利。
洛佩兹的4-3-3阵型在中后卫之后是拖后的清道夫,还有左右两名中卫。居中的中卫在“4后卫”之前,和左右两边形成3中场体系,进攻线包括一名中锋和左右两名前锋。
乌拉圭在马拉卡纳球场以2比1的比分击败了巴西队,从而举起了1950年的世界杯。
在1954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乌拉圭以4 - 2击败了夺冠大热门英格兰队,后者拥有斯坦利·马修斯(Stanley Matthews)、纳特·洛夫斯特(Nat Lofthouse)和汤姆·芬尼(Tom Finney)等人。
洛佩兹的球队在半决赛中势如破竹,在加时赛中以4比2的比分击败了匈牙利的“神奇的马马亚”队,他们一个月前曾以7比1的比分击败了英格兰队。
在1958年世界杯上,巴西以4 -2- 4阵型击败瑞典之后,这个阵型在欧洲颇受欢迎,各个俱乐部纷纷试图模仿南美的比赛风格。然而,四年后巴西在维森特·费奥拉的指导下,将4 -2- 4改进为4 -3-3,最终夺得了1962年智利世界杯冠军。
尽管巴西的前场三人组阿马里洛,瓦瓦和加林查(贝利在小组赛对阵捷克斯洛伐克时受伤)在本届世界杯中表现抢眼,但这个体系主要依赖于马里奥·扎加洛。
费奥拉鼓励扎加洛在巴西队控球时前压,在防守时回到中场支持左后卫桑托斯。
费奥拉知道四前锋很难重新夺得控球权,维克多马斯洛夫(4-4-2阵型的发明者)和阿尔弗雷德·拉姆塞(采用无翼阵形帮助英格兰夺得世界杯)也认可这一理念。
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阿根廷、乌拉圭和意大利等国家有用到4 -3- 3阵型及其变化,但荷兰人把这个体系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皮莱纳斯和约翰·克鲁伊夫。
4-3-3阵型非常适合米歇尔斯的理念,这使得阿贾克斯在防守时非常激进,不断高位压迫向对手施压,并抓住机会制造越位。在控球时凭借高超的脚下技术和深透的战术理解,队员没有固定的位置,必须通过流畅地轮转换位保持整体结构。这种打法被称之为“全攻全守战术”。
米歇尔斯把他的“全攻全守”理念从阿贾克斯带到了荷兰国家队,并选择了许多同样的球员,比如约翰·内斯肯斯、路德·科洛尔、阿里汉、约翰尼、苏比耶尔和阿贾克斯传奇巨星克鲁伊夫。
1999年里努斯·米歇尔斯被评为“国际足联世纪最佳教练”,以表彰他发扬光大4-3-3阵型对整个世界足坛的巨大影响。
2000年中期以后的巴塞罗那队是有史以来最具观赏性和策略性的球队之一。他们通过‘tiki-taka’,一种运用连续短传和跑位逐步向前推进的战术,保持控球直到破门得分。
加泰罗尼亚俱乐部和西班牙国家队的方式和风格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足球哲学,他就是里努斯米歇尔斯。在阿贾克斯取得成功并在1974年欧洲杯上帮助荷兰队夺冠以后,米歇尔斯现代4-3-3体系和全攻全守成为足球理念的先驱。
荷兰队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技能、智慧、战术洞察力以及为球迷提供乐趣的态度,并影响了未来几代教练和球员。在1971年阿贾克斯战胜帕纳辛奈科斯之后,米歇尔斯被任命为巴塞罗那主教练,他的任务是将他的“全攻全守” 足球风格带到西班牙。
克鲁伊夫先后夺得73年和74年的金球奖,和荷兰足球的结合奠定了巴萨全攻全守足球和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基础。
克鲁伊夫和米歇尔斯都于1978年离开了诺坎普,但克鲁伊夫想在巴塞罗那建立一个“德托克斯特”(阿贾克斯青年学院“未来”版),这一想法于1979年被约瑟夫·努涅兹(Josep Nunez)接受,最终建立了“拉玛西亚”(巴塞罗那青年足球学院)。
克鲁伊夫的梦之队在6年的时间里赢得了11个冠军,他们经常采用3 -4- 3的阵型,它是4 -3- 3阵型的一种变化,正如克鲁伊夫解释的那样: “如果你用四名后卫防守两名前锋,那么在中场你就只有六名球员对抗对手八人,这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我们必须要让一名后卫前压。”
像克鲁伊夫和米歇尔斯一样,瓜迪奥拉成为了克鲁伊夫的门徒,通过他的战术洞察力和传球能力,将克鲁伊夫的足球哲学运用到球场上。
瓜迪奥拉在2008年成为巴萨的主教练,在他执教期间,俱乐部在4年内获得14个冠军,超越了他的导师克鲁伊夫。
瓜迪奥拉还用了4-3-3阵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2009年和2011年的欧冠比赛中使用了这一阵型,当时的中场三人组塞尔吉奥·布斯克茨(Sergio Busquets)、安德烈斯·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和哈维·赫尔南德斯(Xavi Hernandez)都是拉马西亚的毕业生。
瓜迪奥拉离开巴萨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休假,他的助手蒂托·比拉诺瓦接过教鞭,比拉诺瓦继续采用4-3-3阵型和加泰罗尼亚的足球风格,夺得了在2013赛季的西甲联赛冠军。
随后他的继任者恩里克也采用4-3-3阵型来传递巴萨的意识形态和战术理念,此时的巴萨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攻击线,内马尔、苏亚雷斯和另一名拉玛西亚毕业生莱昂内尔•梅西组成巴萨前场三叉戟。
现在常用的阵型有442,451,352,361,433,343等
数字是从后卫,中场,前锋.如442,即4后卫4中场2前锋.
442是典型的英式阵型.一般有两种:中场菱形站位,和中场平行站位.
菱形站位即有1前腰(主攻),1后腰(主守及组织)位于中轴线,一前一后.还有左右2个边前卫为两翼.米卢时期的中国队就是这种阵型,祁宏前腰,李铁后腰.
平行站位即中场4人平行.英格兰队就是这种阵型的典型代表.
不论平行还是菱形,442阵型的主要特点就是两翼齐飞,包括左右两个边后卫,巴西的边后卫就是赫赫有名的.边路进攻是当今足坛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所以442阵型也就成了最常见的阵型了.
451也是很常见的.澳大利亚,葡萄牙,意大利(经常)就是这种阵型的典型代表.也有两翼.一般设双后腰.这种阵型的关键是单前锋必须为强力中锋,如意大利的维埃里,葡萄牙的保莱塔,澳大利亚的维杜卡等.可以高空轰炸,做球.英格兰今年世界杯曾用鲁尼单前锋打451,由于鲁尼不是强力中锋,以失败告终.
352阵型只有3个后卫,一般没有边后卫的助攻,这样后防线中路比较坚固,但容易被对手从边路扯开空挡.由于5个中场,中场的控制能力较强,所谓"得中场者得天下"吗.
361中场就更强大了,但只有1个前锋.
433的典型代表是荷兰队.也被称为进攻足球的代表.433是荷兰的传统,但必须有罗本这样的边前锋,所以其他队很少有学的.
343与433的不同之处就是有没有边后卫了.
至于541的5后卫阵型,中国队的朱广沪不久前因为保守尝试过,结果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说到阵型,不得不说,如今是全攻全守的足球.没有完全固定的阵型,场上阵型在不断变化.如352在防守时就是532了,其他阵型也一样会在场上不断变化.
另外,在现代足球的早期,有2后卫8前锋等怪异阵型也不足为奇,当时的足球并不象现在这样激烈和防守好.直到克鲁伊夫那时的荷兰队发明了全攻全守,才逐渐主导了世界足坛的发展.
但在1990年世界杯上马拉多那率领的阿根廷队竟然摆出811的阵型,一路过关斩将,不过最后败在德国人脚下.
第一次 WM阵型的出现,使足球由1-10阵型变化成为现代足球。
第二次 巴西442的出现,使足球更加注重中场的争夺 。
第三次 荷兰全攻全守打法的出现 ,不过真正本质上的变革是WM阵型的出现,可以称作是现代足球阵型演变的鼻祖。
自1848年现代足球运动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问世起,足球运动正式将上场人数定为11人。这160多年间,从起源阵型1-9、2-2-6再到今天巴萨(微博 数据) 排出的4-6-0无锋阵,足球阵型安排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场上合理安排这11人也成为了足球理论发展的最重要课题。足坛阵型演变至今仍处在发展、变化和重组的过程中,战术安排百花齐放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观点。那么自现代足球运动诞生至今,足坛阵型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革史?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一、1-9、2-2-6到2-3-5
1-9和2-2-6,是现代足球比赛的起源阵型。不难看出,这两种阵型的基本战术思想是片面追求进攻,“一窝蜂”踢球和带球是当时比赛场景的经典特征。因此,这种基本放弃整体和组织性的踢法就当时阵型的作用而言没有明显意义。
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人们也愈加意识到场上球员组织的重要性,基于此,足球阵型真正意义上的首个标准阵型——2-3-5正式诞生。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阵型中中前卫的主要职能是进攻,两个边前卫参与防守主要对抗对方的两边锋。虽说这时球队已经初步意识到防守的重要性,但5前锋的排阵,基本战术思想中显然进攻仍占据主导地位。
转播到腾讯微博
经典的235阵型
2-3-5这个由普雷斯顿首创的最早成型战术,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内被广泛传播。1930年世界杯冠亚军——南美双雄乌拉圭和阿根廷当时均采用此金字塔阵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34乃至1938年连续两届世界杯冠军得主意大利,主帅波佐采用的2-3-2-3阵型仍是2-3-5阵型的衍生。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拉圭曾凭借235阵型夺取世界杯冠军
二、W-M经典阵、4-2-4攻守平衡
W-M阵型是在1925年越位规则改变后,由当时的阿森纳(微博 数据)主帅查普曼一手缔造。对于之前2-2-6以及2-3-5等阵型来说,W-M阵型最重要的改观和突破便是将基本战术思想定为防守,首要原则:“安全第一”。这一阵型问世后效果颇佳,因此不仅很快被英国接受,随即更是迅速波及欧洲乃至世界足坛。
W-M阵型虽以加强防守为基本思想,并确实在组织越位规则变化后的进球数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进攻时防守人数太少,在遇到对手发动快速反击时,特别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队采用的四前锋战术时,防守仍显得过于薄弱。于是,1958年巴西队以4-2-4阵型再度开创了阵型演变史的又一新曲。
转播到腾讯微博
风行一时的WM阵型
1958年世界杯决赛,巴西队击败东道主瑞典首次登顶世界之巅,经典的4-2-4阵型震惊了全世界,加林查、贝利、迪迪和瓦瓦等一代巨星通过完美的集体表现令人信服的夺走了雷米特女神金杯;4年之后在智利举办的世界杯,虽然贝利因伤缺席了大部分比赛,但是巴西队还是凭借4-2-4强阵成功卫冕;更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巴西队再度重拾4-2-4阵型,桑巴军团在决赛中4-1大胜意大利,第三次夺取世界杯冠军同时也永久的保留了雷米特女神金杯,4-2-4阵型成为一段佳话。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西424阵型
三、4-3-3阵型及其演变
巴西创造的4-2-4阵型之后,4-3-3阵型逐渐开始活跃在世界足坛。初始时期二者的区别在于:4-3-3撤回一个前锋至中场,增加中场人数上的优势。防守时后防4人加中场3人同时参与;进攻时一般来说,常是6人积极参与进攻。不过进攻时一般三前锋以及三前卫总是受到严密盯防,基于此,4-3-3阵型特别强调后卫线突然插上。由于后卫助攻时会产生防守上的空当,所以其他队员在对手反击时的补位以及本队前锋球员回撤参与防守,更加确立了攻守平衡这一重要战术思想。
虽说4-3-3阵型将边路进攻也列入球队主要进攻手段中,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仍是中前卫球员,一般中前卫球员都会身披10号战袍,他们都是球队的灵魂中枢,更是球队发起进攻的组织者。可以说4-3-3阵型抚育了一大批中前卫大师级人物:济科、马拉多纳、普拉蒂尼、鲁梅尼格、弗朗西斯科利、希福……数不胜数。
转播到腾讯微博
济科是10号的代表球员
4-3-3阵型经过荷兰全攻全守时代后逐至巅峰。数十年发展演变至今仍被各支球队广泛应用。比如皇马(微博数据) 本泽马站中,C罗(微博 数据) 、伊瓜因、厄齐尔或迪马利亚分居两侧,便是继续采用了这个攻击强阵。
转播到腾讯微博
皇马的433强攻阵型
4-3-3阵型发展至今,多数球队基本采用3中场2边翼1中锋策略,比如切尔西(微博 数据) 。中场兰帕德、梅雷莱斯、米克尔、埃辛和拉米雷斯等多人选择,中锋则由托雷斯或德罗巴担任,马塔、斯图里奇和卡卢等分居两翼。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切尔西对热刺时使用的433阵型
四、4-4-2阵型及其演变
4-4-2阵型,毫无疑问是足坛最为经典的阵型之一。首创来自现代足球发源地英国。1966年本土世界杯,当时英格兰主帅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级边锋转而拉回一个边锋球员组成4-4-2阵型。当届世界杯,英格兰凭借这个“迫不得已”的新阵型在本土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英格兰与西德的决赛
4-4-2阵型攻守平衡、形势多变且内容丰富,时至今日仍被足坛广泛使用。在4-4-2阵型中,此前菱形中场和平行中场一直是主流,1999年的曼联(微博 数据) 阵容是菱形站位的代表作。另外巅峰时期的阿森纳也曾一度采用4-4-2策略,永贝里和皮雷(或雷耶斯)的位置比后腰靠前,比前腰稍后,两个边前卫充当了半个边锋之职。
转播到腾讯微博
皮雷和永贝里在阿森纳阵中并非传统边前卫,而是身兼中前卫与边前卫乃至边锋的三重职责
后来综合菱形中场和碟形中场的利弊,90年代后期一些优秀教练开始考虑将二者优势捏合起来,逐渐形成现代的3-5-2阵型。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现代的3-5-2阵型
五、3-4-3阵型及巴萨无锋战术
事实上,3-4-3阵型在最近10多年时间里并不十分流行,原因便在于此阵固然加强了球队的进攻实力,但同时也削弱了球队的防守。一旦球队在进攻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对手就能在反击中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3-4-3阵型在后场两端空当较大。此前罗马就曾一直使用这套阵型,但当时罗马的前场三叉戟托蒂、蒙特拉和卡萨诺互相之间缺乏默契,罗马在诠释这套阵型时表现并不好。
本赛季巴萨曾多次采用3-4-3战术,众所周知,巴萨球员不仅个人能力出众,相互间的默契程度也非一般球队可以匹敌,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巴萨成功将此阵型防守弊端遏制,3-4-3阵型在更加强调控球和整体的巴萨身上再度得到完美演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季随着法布雷加斯的加盟,巴萨还经常采用4后卫6中场的无锋战术,这依靠的也是中场球员出色的个人技术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用西媒的话说:巴萨这个阵型就是将球传到对手大门内。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塞罗那(微博 数据) 的完美3-4-3阵型站位示意图
六、4-5-1及4-2-3-1、4-3-1-2、4-3-2-1圣诞树
4-5-1阵型同样是个强调整体性的战术安排,现在比较盛行的4-2-3-1、4-3-1-2以及4-3-2-1圣诞树等阵型都是从4-5-1演变而来。4-2-3-1阵型,现在的阿森纳颇具代表性,宋和阿尔特塔搭档后腰,罗西基或拉姆塞出任中前卫,热尔维尼奥、张伯伦、沃尔科特和贝纳永等人分居两翼,范佩西一人突前;4-3-1-2阵型则要求球队必须有两名实力出众的前锋,欧冠(微博 专题) 1/8决赛次回合中米兰曾排出该阵型,罗比尼奥出任前腰,伊布和沙拉维出任锋线组合。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森纳与AC米兰(微博 数据) 的两个典型阵型:4-3-3与4-3-1-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切洛蒂执教的米兰时期曾缔造出风靡一时的4-3-2-1圣诞树阵型。尤其在欧冠中,安帅祭出的圣诞树阵型是米兰摧城拔寨的重要武器,核弹头舍普琴科是安帅最为依仗的箭头人物。不过05年欧冠决赛梦断伊斯坦布尔后,贝总曾一度勒令安帅必须使用双前锋。但随着06年舍瓦远赴切尔西,米兰锋线捉襟见肘,安切洛蒂不得不在06-07赛季重启4-3-2-1,由此也成就了安帅的又一段辉煌。
2007年欧冠决赛时安切洛蒂所使用的便是最标准的圣诞树阵型,米兰也得以用此阵型复仇利物浦(微博 数据) 再度捧杯。当时米兰的阵容为:迪达/扬库洛夫斯基、内斯塔、马尔蒂尼、奥多/加图索、皮尔洛、安布罗西尼/卡卡、西多夫/因扎吉。
转播到腾讯微博
米兰经典的圣诞树阵型
除上述阵型外,北美比较流行的3-3-4阵型、意大利1949年空难后的“混凝土”阵型等也是足坛阵型演变史中的几朵奇葩。时至今日,阵型仍在不断更新、改变中,未来足坛阵型也将继续维持百家争艳、百花齐放的局面
足球比赛阵型演变过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足球比赛阵型演变过程视频、足球比赛阵型演变过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